衰变池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各个部分作用介绍
一、池体结构与核心容器
衰变池系统的主体通常由耐腐蚀材料构成,如不锈钢或钢筋混凝土池体,内部划分为多个隔间以分类储存不同放射性废液。例如,不锈钢材质可有效抵御放射性废液的化学侵蚀,而混凝土结构适用于大规模固定式衰变池。池体设计需确保密闭性,防止废液泄漏和放射性物质扩散。
二、排放与密封系统
智能排放阀:通过电动阀门控制废液的分级贮存与排放,确保废液在达到安全衰变周期后按序排出。
密封装置:采用水封或气压密封技术,阻断放射性气体外溢,保障操作环境安全。
管路连接:耐腐蚀管道连接各隔间及外部处理单元,确保废液流动路径可控。
三、监测与控制系统
液位与压力传感器:实时监测池内废液体积,防止溢流并优化储存周期。
放射性活度检测系统:自动取样测量废液的辐射剂量,确保排放前符合安全标准。
智能控制柜:集成PLC控制器和人机交互界面(如触摸屏),实现远程监控、故障报警及自动化操作。
四、衰变处理流程单元
推流式处理:废液依次流经串联的多个池体,通过逐级衰变降低放射性强度。
间歇式处理:单个池体注满后封闭,待放射性活度自然衰减至安全值后再排放,适用于半衰期较长的核素(如I-131)。
五、安全防护与辅助设施
通风系统:排出衰变产生的气体(如甲烷),维持池内空气洁净。
可燃气体报警仪:监测甲烷等易燃气体浓度,触发排风或应急响应。
应急控制设备:在异常情况下(如泄漏或超标)启动紧急关闭或隔离机制。
通过上述模块化设计,衰变池系统实现了放射性废液的安全贮存、精准监测及合规排放,广泛应用于医疗、科研等领域的放射性废水处理。